讚賞孩子是好的,但必須適可而止。指出及糾正其錯誤容易傷害他們自信,但不作亦不行。何時賞罸成了一個學問。
日本女子大學的古澤賴雄先生為調查語言賞罸對孩子問題解決的影響而作了一個實驗。他把孩子分成三組,每組都做一系列作業。在第一組中,古澤先生在孩子回答正確時說「正確」,在他們錯誤時說「不對」。第二組的孩子郤只會在回答正確時聽到古澤先生說「正確」,他在回答錯誤時會不語。第三組則剛相反,只會在回答錯誤時聽到「不對」,在正確時得不到回應。
實驗結果:當問題比較容易時,只說「不對」的一對成績較好。反之,當問題因難時,只說「正確」的一組表現較佳。依這實驗數據,當孩子面對困難問題時,不指出其錯誤,只賞識其正確部分,會令孩子頭腦活躍起來。
其實,面對難題時,本來就有點信心不足,若在這時再加以打擊,指出其錯誤是不明智的。這時重要的是,讚賞其好的方面,為其指出正確思考的方向。不然,孩子可能會失去自信,減低學習興趣,甚至放棄。如經常這樣,他們長大後,多會變得自卑,害怕接受挑戰。
一點家長須注意:當問題簡單時,處理方法則應該相反。作業正確時,不應過份讚賞;若有錯誤,必須指出更正。不然,孩子就會變得做事馬虎。
“If people are good only because they fear punishment, and hope for reward, then we are a sorry lot indeed.” —— Albert Einstein
倘若人們做對的事,只是因為他們害怕受到懲罰或是為了要報酬,那絕對是一個遺憾。
.
我就是於第三組的情況下長大的…..生活…充滿著怪責
=(
很多華人都是在這環境下長大,成人後,在職場上也如是。這可算是文化的問題,改變不易,希望大家能由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