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及時行樂還是延遲享受

到底人們應該及時行樂還是犠牲現在,努力建設未來的成就呢?我認為兩個極端也不是好東西,必須取得適當的平衡。

先看《志言堂》博客的節錄:

給小朋友一塊糖吃,並告訴他要是現在馬上就吃掉這塊糖,那麼你就只能得到這一塊糖,如果一個小時以後才吃掉這塊糖,就能再得到兩塊糖。這個故事來源於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Walter Mischel 教授的棉花糖實驗 (Marshmallow Experiment),根據這個實驗有一本適合兒童的書《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幾歲的孩子也知道一塊換兩塊很划算,但是一個小時對於他們來說也相當漫長。

及時行樂,還是延遲享受,確實是個問題,它不是一個好一個壞,也不是要麼對要麼錯的問題,歷來就有很多爭論,見仁見智。跟這類似的,還有先吃好蘋果還是先吃壞蘋果的問題…… 支持及時行樂的人說,幸福就在當下,被延遲的快樂不會產生利息,反而可能連本金都沒有了。

棉花糖實驗的結論是,比起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沒有吃掉棉花糖,甚至是掙扎很久才吃掉棉花糖的小孩,在學校裡表現都比較好。這些不吃棉花糖的,最後都比吃棉花糖的小孩來得成功。

心理學早對延遲享樂 (Deferred gratification / Delay gratification) 作出很多數據研究,發現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為將來的成果捨棄今天的享受,這些人在各方面發展都比較相對地成功。

古語有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成功必須苦幹一段時間。你要在學校有好成績,當然要多溫習。你要奪體育金牌,當然要多練習。你想身體健康,那就要多運動少煙酒。你想老來有點積蓄,那就要未雨綢繆…… 這一切都需要犠牲現時的部分快樂,以為將來長遠的幸福。

另一方面,以上所指的「幸福」或「成功」都屬非必然的,付出最大的努力,也未必可以逹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有人會認為我們應該活在當下 (live the moment) ,及時行樂 (enjoy the present)。這想法無可厚非,但極端地不顧一切後果,完全忘卻對將來的責任的話,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大家不難明白我們必須在及時行樂和延遲享受之間取得平衡,問題只是在於如何選擇。這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因應環境時間的變遷,也有可能作出不同的決擇。舉例:一個人因為健康問題,選擇戒酒,朋友聚會,不論多高興也只是喝茶,但在兒子婚宴上,他破例高杯敬酒,這是他所選的平衡。

當你獲得一筆可觀的獎金時,你會儲起來日後買房,還是旅遊渡假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用一部分錢慶祝一番 (及時行樂) ,一部分作較長線的計劃事項 (延遲享樂)。比例多少,就要看你的平衡。

家長不妨多引導孩子,讓他們想想:等一小時便有多塊棉花糖,還是等一下比較划算。若是一星期的話,那不如現在吃一塊,看看下週有沒有另一個機會。

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ere going to die tomorrow.” — Isidore of Seville
學習得彷彿你會長生不死;活得彷彿你明天就要死去。

We are always getting ready to live but never living.” — Ralph Waldo Emerson
我們一直都為日後的生活作準備,卻從未好好生活過。

The ability to discipline yourself to delay gratification in the short term in order to enjoy greater rewards in the long term is the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 — Brian Tracy
能夠自我紀律,忍受短期的延遲滿足,以享樂長期更佳的成果,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

34 thoughts on “及時行樂還是延遲享受”

  1. 我觉得,与其说大部分中国人的这种后享乐主义是一种傳統的責任,还不如说是对后代的一种不负责任,完成应尽的教育任务之后,后代应该靠自己奋斗,有时父母铺好的道路会让他们失去很多的生活经验。

    1. 我在 Facebook 上指的華人傳統責任,都只是華人熱衷儲錢買房,照顧老人,為孩子供書教學。相對西方意思比較推崇個人主意,租房很普遍,老人由社會照顧,孩子讀大學便向政府借錢,各人「自給自足」。
      至於現代父母為孩子過份照顧,那是另一問題了,實是一個大問題,我在博客也曾討論過,有機會再分享意見。

    1. 對,西方教育很重視這一點。很多現代華人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不知道其實這只是在害孩子,奪去他們將來在社會求生的基本智慧。

  2. 通常理性人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忍耐合理的时间;只要这个时间成本小于利益增幅,那么等待是合理的。

    但是为什么在某些时空状态下,人们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呢?

    因为在诚信社会,忍耐的预期是稳固可靠的;但是在不诚信社会,忍耐的预期是不可靠的(很可能你等了,结果却得不到之前承诺的结果);

    所以诚信社会趋向于更多的长期规划,不诚信社会趋向于短期利益;

  3. 快乐和喜悦是当下的感觉呢,没得延后的!而人生什么事情都延后,而这种的延后会让你当下感觉不快乐的话,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1. 這是乎你的視線。很多的短期快樂,容易導致日後遺憾。舉例:今天派對狂歡,明天考試不合格,也許要補課或重讀。當然這例子是極端,只是想讓你容易看到前因後果。
      為此,我們必須要找到平衡,明天考試,今天不狂歡好了,但不代表永不派對,只是要謹慎選擇,人生還是可以快樂有意思的。

    1. 我的確可能誤解了你的意思,但不見得我們對快樂定義有異,貎似我倆都認為喜悅是一內心感覺。至於如何有這感覺呢?人人不同,有的可能只是見到日出已經很欣喜,有的想想愛人便偷笑,呵呵!

  4. 喜欢那一句: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ere going to die tomorrow.
    中国人家有孩子的一般都是-特别是男孩的-得存蓄以备孩子将来所需,这个,不仅有延迟享受的意思,还有为了后代的幸福而忍受的含义了~
    还有,这个和“活在当下”似乎也可以论证一番 🙂

  5. 中國人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活在當下? 要活得開心,又要會做長期的規劃真的不容易.值得學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