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覽

鄭于一紐約書畫展(二)

我女兒的水墨畫老師何山為他剛離世的師傅國畫大師鄭于一在紐約華埠舉辦畫展,有幸觀賞到很多已成為私人珍藏的舊作。會上展出作品近百,未能盡錄。「牡丹之王」果然名不虛傳,鄭老師的花鳥,特別是牡丹確實一流。

花與竹

鄭于一書畫展:花與竹

Read More »鄭于一紐約書畫展(二)

鄭于一紐約書畫展(一)

紐約一向重視傳統文化和藝術交流,華埠社區內的各項演出展覽也特別多,其中上月的一個書畫展是我不得不出席支持的,因為主角鄭于一是我女兒老師的恩師。

鄭于一畫像‧何山繪

中國水墨畫畫家鄭于一,曾經在羊城市美習畫。五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居港四十多年,一生從事繪畫、教學,曾出任香港中國美術協會監察委會主席。九一年移居美國紐約,繼續教授書畫,學生廣眾,其中包括我女兒的老師何山。
Read More »鄭于一紐約書畫展(一)

艾未未十二生肖獸首展

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響譽全球,卻自今年四月三日被失蹤,至今音訊全無,但這無礙他的全球藝術巡迴展覽。艾未未的大型裝置藝術《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 十二生肖獸首》現時於紐約市中央公園普利策噴泉 (Pulitzer Fountain) 展出,梵婗也有到場欣賞表支持。

Read More »艾未未十二生肖獸首展

CNE 夏日遊樂會

每年暑假都帶孩子到加拿大國家展覽會 (Candian National Expo, 簡稱 CNE 或 TheEx),展覽會節目一年比一年精彩豐富,值得推薦。

今年的加拿大國家展覽會已經是第132屆,可謂歷史悠久。由從前的農民社區聚會,慢慢演變成今日的熱鬧夏日遊樂會,為市民遊客帶來無窮歡樂。為期 18 日的 CNE,入場人數多達 130 萬,每年為多倫多市 (City of Toronto) 及安大略省 (Province of Ontario) 帶來過億加幣的收益。

Read More »CNE 夏日遊樂會

殘而不廢 活得精彩

「看不到,為什麼要去冒險?沒有腳,為什麼要讓別人知道?聽不到,為什麼要站上舞台?殘障人士的生活已經比一般人不方便,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難題?四肢健全的宅男宅女大有人在,五體不滿足的殘障者卻拿圍棋一段、登上日本富士山,還要站上舞台、到各國表演。這群殘障者是挑戰自我的勇者,藉舞台表演消除世俗眼光對殘障者的偏見,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超越一般人,舞出自我,也激勵他人。」

以上是記者江智慧在《殘而不廢.舞得感人》一文的引題。殘障人士在生活上的困難程度,除因殘障程度外,主要視乎當事人的心態和環境的配合。

澳洲天生沒有四肢的力克 NickVujicic 的勵志視頻 “Life Without Limbs” 在網上非常廣傳,相信很多網民都看過他精彩的生活。力克雖身體殘缺,但他熱愛生命,對所擁有的感恩,對欠乏的克服,沒有自卑或埋怨,反而積極面對生活,甚至鼓勵他人,以自己為榜樣,叫人對自我永不放棄。

Read More »殘而不廢 活得精彩

裸體有啥大不了?

對於裸露或者天體,人們總是又愛又怕,一方面覺得是只是身體而已,自然不過;但另一方面又怕裸露,覺得非常羞愧。一般而言,人們對別人的祼露會比較對自己的祼露接受。換言之,不介意看人,但就不想被人看。

對裸露的接受程度,相信很大部份源於成長社會的文化和家庭的教育。我小時候,曾經在日本住上一段時間,在賓館內看見其他孩子和爸媽一家祼體浸浴,但自己就只會和媽媽一起。我問,爸爸不是比姨姨 (爸爸同事的太太) 親嗎?為何我可以和姨姨一起浸浴,但不可以和爸爸一起浸?電視的孩子都是一家人浸的!

後來,我才明白爸爸雖親,但他是男的,以我家的觀念而言,他不可和我一起祼露。一直以來,爸爸和弟弟一起洗澡,而我卻從未看過爸爸的全祼,這不是爸爸偏心,是男女有別。難怪媽媽總是抗拒帶我到男女共用的衛生間 (當年日本很流行)。

因為沒有看過爸爸身體,小時也缺乏性教育,所以第一次看見成年男人的重要部位時,對方居然是個暴體狂。這個當然把我這黃毛丫頭嚇個半死。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知好哭還是好笑。

現在身為人母,當然不想女兒重蹈覆轍,但發覺自己的「開放思想」比我媽媽「進步」不了多少。雖然我會比媽媽更接受人家裸露,自己也不介意在某場合上祼露,但就不能接受女兒看見祼露的男人,更不願女兒的身體被男人看見。那怎辦呢?唯有讓她們看人工的男人身體吧。

Read More »裸體有啥大不了?

畢加索專題畫展

紐約大都市藝術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簡稱 Met) 歷史悠久,業界甚有權威,也是遊客必經之地。這個夏天,Met 首次為著名大師畢加索 Pablo Picasso 設專題畫展。故勿論為何現在才第一次為他設展,總之展覽吸引了大批訪者,包括我和女兒。

在專題畫展入口處,掛有警告通知,表示部份作品含有裸體和不雅動作,請家長注意。作為藝術館常客,女兒們早已習慣看人體裸露畫像,我也沒有特別介心——直至看到這張《Erotic Scene》(或稱 La Douleur),立時叫女兒把視線轉移。女兒還小,我暫時不想解釋畫中人物在做甚麼。

Read More »畢加索專題畫展

七一紐約香港龍舟節點睛

七一,香港應是慶祝還是哀悼?早上慶典遊行,下午示威遊行。從來不願做外國人的養子,無奈回到親爹家又難融入,更不願接受新家規。我們可憐的一代,心情就是複雜。

在美國,沒有任何紀念香港七一回歸的活動,但我出席了紐約香港龍舟節的龍舟點睛儀式,也算是與香港有關吧。

Read More »七一紐約香港龍舟節點睛

女兒演出粵劇帝女花

女兒的粵劇團今天第一次公開演出《帝女花之香夭》,反應熱烈。女兒能夠參予演出這項中國傳統文化活動,並能夠在三個月的短時間週末訓練得出滿意成績,我為她感到很驕傲。

粵劇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可惜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古老,是老人家的把戲。因為欠缺年青人的參予,青黃不接問題嚴重。對在海外的華人來說,要保留這傳統就更是困難,因為年青華人都以外語為母語,粵語根基不夠深,更莫說粵劇。

Read More »女兒演出粵劇帝女花

家是什麼?

日前觀看記錄片 “A Family Is A Family Is A Family: A Rosie O’Donnell Celebration“。影片的主角全都是小孩子,透過他們的說話,我們學習從單純的眼光去為「家」重新定義。

成人們都以為小孩無知,明白的不多。但片中孩子的訪問,令我們知道其實孩子要比我們更清楚明白何為「家」,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會用心地去感受,而且 no agenda 沒機心,只懂去愛。

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個和諧的家就是(一個爸爸 + 一個同族裔的媽媽 + 孩子)。可是,在近年社會多方面的衝擊下,類似這樣的傳統家庭竟然變成少數,大部份的家都是這樣的:Read More »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