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千金

每個華人家長都望子成龍。很多教育家都相信所有孩子都能成材,就看如何教養。作為三個女兒的母親,劉影在梵婗與眾分享育兒感受,討論栽培及管教孩子的技巧,探討國內和西方教育制度不同之處。

不要 iPad 要書本

我一家幾口可算是愛書之人,每個月都會到圖書館和書局逛,一踏入書屋中,就會廢寢忘食,樂而忘返。每個月無論多忍手,家中的書也總會多了十來本;每年都會捐出和棄掉一兩箱書。

近日身邊好友都說要買 iPad 給孩子,重點推介其兒童電子書庫。我這個廿四孝媽媽,當然也得跑去看看 —— OK,老實一點,還是自己貪新鮮,加上女人愛購物的本性,強烈地渴望擁有一部 iPad,但又不好意思再給自己添新玩具,就只好說是買給女兒,感覺會好一點。

女兒一進蘋果店,就自動自覺熟練地找電腦上網,好不客氣。她們對放在近門口的一桌 iPad,一點興趣也沒有,直至我叫她們試試看。她們邊玩,邊為 iPad 給予以下的評價。當然,她們的評語都是英語的,我在此翻譯一下。


Read More »不要 iPad 要書本

是牆是路,視乎你的態度

我深信態度可以改變人生。曾經在這博客寫過多篇相關的文章:《改變態度以改變命運》、《改變態度續集》及《你問我…我在這裡答…》。早前看過左岸讀書的《一面是墙,一面是出路》,覺得很有參考價值。

在原文中,左岸特意在末端加上紅字「 PS:問題很客觀,答案很主觀,而且不一定有效,但可做引子!」我覺得回應也很客觀,只是每個環境情況不同,有時不一定合用,但重要的還是正確的態度。

1、 被錄取到很不如意的專業,心情糟得很,真是欲進無味,欲退無路啊。
左岸:人生的關鍵不在於拿了一副好牌,而在於打好一副壞牌。
梵婗:被錄取所選的專業,故然開心,但不代表成功。成功在於如何把命運給你的好好利用。

2、 我即將畢業,但基層的艱苦,學界的清貧,商界的智鬥,政壇的……我都不想去工作了。
左岸:一定要參加工作,如很順利,你會很幸福;如很坎坷,你將成為哲學家;而如果躲避,你將是nothing。
梵婗:No pain. No gain. 哪有不勞而獲的呢?怎可在未打仗前便投降?

3、 我很清高,看到許多人趣味低俗,心裡很氣憤,很孤獨。
左岸:如果你問一隻雄癩蛤蟆,美是什麼?它回答說,美就是它的雌癩蛤蟆。你想和它爭論一番嗎?
梵婗:人人口味不同,這樣世界才能平衡。清高不等於會孤獨和氣憤,如你有這問題,必須改善自己的圈子。

4、 我好思考,常想很多問題,有時甚至難以入眠。我很苦惱,但又不願意飽食終日無所有心。
左岸:一個人思慮過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嚴;一個人思慮過多, 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梵婗:多思考不應難入眠,多憂慮才會。不要自認思考家,其實只是個勞心者。

Read More »是牆是路,視乎你的態度

女兒熱愛舞蹈因由

三個女兒熱愛舞蹈,曾經學習芭蕾舞和現代舞,每個女兒的學習因由都各有一段故事,借此分享,希望給家長們一點啟發。

一切都是從《芝麻街》Sesame Street 開始,這長壽兒童電視節目是美國每一個孩子成長的一部份,我的孩子當然也不例外。為配合時代變遷,《芝麻街》每幾年都會推出新的角色。數年前,芭蕾舞蹈員 Zoe 新登場,我的二女兒 YY 對她一見鍾情,每晚都會抱著 Zao 公仔才能入睡,更經常和她共舞。

Read More »女兒熱愛舞蹈因由

裸體有啥大不了?

對於裸露或者天體,人們總是又愛又怕,一方面覺得是只是身體而已,自然不過;但另一方面又怕裸露,覺得非常羞愧。一般而言,人們對別人的祼露會比較對自己的祼露接受。換言之,不介意看人,但就不想被人看。

對裸露的接受程度,相信很大部份源於成長社會的文化和家庭的教育。我小時候,曾經在日本住上一段時間,在賓館內看見其他孩子和爸媽一家祼體浸浴,但自己就只會和媽媽一起。我問,爸爸不是比姨姨 (爸爸同事的太太) 親嗎?為何我可以和姨姨一起浸浴,但不可以和爸爸一起浸?電視的孩子都是一家人浸的!

後來,我才明白爸爸雖親,但他是男的,以我家的觀念而言,他不可和我一起祼露。一直以來,爸爸和弟弟一起洗澡,而我卻從未看過爸爸的全祼,這不是爸爸偏心,是男女有別。難怪媽媽總是抗拒帶我到男女共用的衛生間 (當年日本很流行)。

因為沒有看過爸爸身體,小時也缺乏性教育,所以第一次看見成年男人的重要部位時,對方居然是個暴體狂。這個當然把我這黃毛丫頭嚇個半死。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知好哭還是好笑。

現在身為人母,當然不想女兒重蹈覆轍,但發覺自己的「開放思想」比我媽媽「進步」不了多少。雖然我會比媽媽更接受人家裸露,自己也不介意在某場合上祼露,但就不能接受女兒看見祼露的男人,更不願女兒的身體被男人看見。那怎辦呢?唯有讓她們看人工的男人身體吧。

Read More »裸體有啥大不了?

畢加索專題畫展

紐約大都市藝術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簡稱 Met) 歷史悠久,業界甚有權威,也是遊客必經之地。這個夏天,Met 首次為著名大師畢加索 Pablo Picasso 設專題畫展。故勿論為何現在才第一次為他設展,總之展覽吸引了大批訪者,包括我和女兒。

在專題畫展入口處,掛有警告通知,表示部份作品含有裸體和不雅動作,請家長注意。作為藝術館常客,女兒們早已習慣看人體裸露畫像,我也沒有特別介心——直至看到這張《Erotic Scene》(或稱 La Douleur),立時叫女兒把視線轉移。女兒還小,我暫時不想解釋畫中人物在做甚麼。

Read More »畢加索專題畫展

女兒演出粵劇帝女花

女兒的粵劇團今天第一次公開演出《帝女花之香夭》,反應熱烈。女兒能夠參予演出這項中國傳統文化活動,並能夠在三個月的短時間週末訓練得出滿意成績,我為她感到很驕傲。

粵劇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可惜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古老,是老人家的把戲。因為欠缺年青人的參予,青黃不接問題嚴重。對在海外的華人來說,要保留這傳統就更是困難,因為年青華人都以外語為母語,粵語根基不夠深,更莫說粵劇。

Read More »女兒演出粵劇帝女花

父親節 2010

我的老爹是我生命中最主要的男人,雖然我們不像西方父女般的會親親抱抱,但我是真的很敬愛他的。女兒當然也很愛公公。今年父親節,她們畫了這張中國水墨畫給老爹,老人家樂透了。

至於女兒的爸爸,他今年也收到很多的禮物。雖然只有三個女兒,但就有很多的賀咭。Read More »父親節 2010

家是什麼?

日前觀看記錄片 “A Family Is A Family Is A Family: A Rosie O’Donnell Celebration“。影片的主角全都是小孩子,透過他們的說話,我們學習從單純的眼光去為「家」重新定義。

成人們都以為小孩無知,明白的不多。但片中孩子的訪問,令我們知道其實孩子要比我們更清楚明白何為「家」,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會用心地去感受,而且 no agenda 沒機心,只懂去愛。

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個和諧的家就是(一個爸爸 + 一個同族裔的媽媽 + 孩子)。可是,在近年社會多方面的衝擊下,類似這樣的傳統家庭竟然變成少數,大部份的家都是這樣的:Read More »家是什麼?

為人父母者請盡己責

香港餓死女嬰,狠父母囚六年。這種新聞除令人髮指外,也教人心痛。

大公網的報導:

餓死女嬰 綜援父母囚6年
有錢買煙沒錢買奶粉,有時間打機沒空帶病嬰看醫生。一對同居男女溝稀奶粉餓死三個月大女嬰,早前承認誤殺罪,昨於高院分別被判六年監禁。法官賴磐德判刑時批評兩名被告懶惰、殘忍,沒盡父母責任,又提醒社署加緊跟進同類個案,避免悲劇再發生……

女嬰去世時體重僅餘二點六七公斤,只是正常女嬰體重的一半,比出世時還輕。女嬰的皮下及裹住內臟的脂肪組織幾乎消失,法醫斷定無疾病下嬰兒屬飢餓致死。兩名被告聲稱月底獲發綜援金便會為女嬰取出世紙,因有出世紙才可求醫。結果,女嬰在無名、無奶、無愛的情況下離世。

Read More »為人父母者請盡己責

母親節 2010

慶祝母親節已有卅多年,自少都明白媽媽為自己付出之多,她是我最敬愛的女人。十年前,自己也成為人母,母親節的意義就更特別了,而今年的母親節收穫更是前所未有的豐富。

我媽媽因為工作關係,改為在週六為她慶祝,一家人,包括二弟弟和他女友,到一家西化的中餐酒吧吃飯。雖然我經常來這餐廳開會議晚餐,但這才是媽媽的第一趟。初時爸媽不慣由西人服持中餐,但還是很喜歡菜餚,他們還說要再來。

我曾經說過我最想要的禮物是睡覺,三個女兒很乖,今早(週日正日)沒有吵醒我,我不知不覺地睡至十時半,可算是近期的紀錄。三個小鬼原來一早醒來靜悄悄地為我鋪排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

首先,客廳中放了好幾張母親節咭。

Read More »母親節 2010